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流沙笺制作实践活动——传承非遗文化 厚植自信根基

发布者:合城发布时间:2024-06-06浏览次数:48

从实践中品尝文化盛宴,在制作里享受非遗魅力。学习非遗文化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5月28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张婷凤带领23级人力资源(专升本)、23级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50名学生赴安徽省掇英轩书画用品有限公司开展体验流沙笺制作实践活动。

走进“掇英轩”,国家非遗纸笺加工技艺传承人刘靖正一边带领学生参观,一边介绍纸笺加工技艺的历史源流、纸笺种类及现代发展,并耐心指导学生体验流沙笺的制作过程。

“纸笺加工技艺涉及印染、刻纸、装裱、雕刻、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物理、化学、美学、气象、中医药等多学科知识,也包括了雕、刻、剪、揉、粘、贴、印等多项手工技艺。功夫细腻,知识体系综合,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项综合的美育体验。”刘靖说。



流沙笺制作体验带领同学们走进纸笺加工技艺的世界,在亲手调色作画的过程中,一笔一烙留住中国精神,一渲一染传递华夏文化。让同学们们感受千年前中国能工巧匠创作出的彩笺之美,体会到非遗艺术的魅力,在潜移默化是过程中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流沙笺的制作,古书首次记载出自于北宋苏易简(公元958-996年)《文房四谱・纸谱 二之造》(该书现代学者认为是全世界第一本论述造纸的专著),其中归纳记载了十几种前人制作加工纸的技法。《文房四谱・纸谱》对流沙笺的制作技法记载:“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曳过令沾儒,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纸。亦有煮皂荚子膏,并巴豆油,傅于水面,能点墨或丹青于其上,以姜揾之则散,以狸须拂头垢引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吹之为云霞,及鸷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以纸布其上,而受彩焉。”虽然只有短短的108个字,复原流沙笺古法制作工艺的原理也是这108个字,但是直到今天,世界许多国家加工纸的制作原理仍万变不离其宗。

(图/文:张婷凤,通讯员:张荣荣)